利来国际w66_利来w66最老品牌官网

首页 > 党群文化 > 8小时以外 > 文化生活
《恐惧的代价》观后感
作者:纤维事业部 钱鑫,日期:2013-05-30

  《恐惧的代价》是法国著名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于上世纪50年代导演的一部经典惊险电影。作为其代表作,此片一经推出便连续获得柏林和戛纳两个电影节的最高奖——柏林金熊奖和戛纳金棕榈奖。影片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作家乔治·阿尔诺撰写的小说及导演克鲁佐在拉美生活时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

  电影开头集中在了镇上的四名流浪汉身上:马里奥、班巴、鲁奇和吉奥。四个人没有自己的身份证,穷困潦倒,却又想急于挣钱离开这个地方。这时一个突发情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转机,500公里外南方石油公司地处深山的油井起了大火,为了尽快扑灭大火,必须把900升硝化甘油运送到那里。虽然这个任务极其危险,因为卡车上没有任何安全设备,崎岖山路使得货车稍微振动硝化甘油就会发生爆炸,人和车子也会随之化为乌有,但是丰厚的奖金高达四千元。鉴于工会的存在,南方石油公司不愿意让自己司机冒险,因此决定雇佣镇上的流浪汉。因为他们没有工会的袒护,也没有家,如果被炸死也不会有人找麻烦。四个流浪汉马里奥、班巴、鲁奇和吉奥就这样子上路了,山路的崎岖和危险程度超过了他们想象,稀松的泥路、破烂的吊桥、拦路的巨石……,而更可怕的是他们自己内心的恐惧,最后三人牺牲了,只有马里奥赶在夜幕降临时载着物品抵达终点。翌日清晨,阳光明媚,马里奥拿着自己的报酬,驶向归途,作为唯一存活的幸运儿,他的确是幸运的,他边开着车边听着仪表盘的收音机,里面放着优美的华尔兹舞调,不经意间他的手也随着华尔兹的节奏频繁的转动着方向盘,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突然,他的脸色凝重、刹车不及、汽车翻滚掉下了悬崖。

  单从电影情节的角度来讲,其实电影的开头:一个小孩将四只蟑螂串在一起,玩弄于股掌只,就已经揭露了影片的结局,四个人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剩下的就是看导演克鲁佐如何深刻揭露人物内心与残酷现实的激烈碰撞。电影的结局则完全有别于美国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美国影片典型特征是习惯塑造一名具有高大勇猛的英雄,他可以依靠个人能力力挽狂澜,解决一个个的危机,尤其是在电影的最后个人英雄主义总能圆满化危机为腐朽。而该影片结局却是英雄没能顺利走到最后,倒在了自己放松的心态上,或许此时美国电影中已经是英雄抱得美人归。因此,有人将其视作是对美国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的批判,而实际上,这个结局似乎更能深刻的接近现实,属于典型的现实表现主义,因此该影片也被认为是法国现实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而从影片的内涵出发,归纳起来,这个故事的涵义是很简单的:来时的路,载着满货车的炸药、面临着无比崎岖的山路,尚且能侥幸存活;而回去的路,一路坦荡、没了丝毫危险,主人公却轻松地丧了命。电影的名字唤作恐惧的代价,因此影片的主题自然与恐惧有关。正是出于对前所未知旅途的恐惧,不断扰乱了自己的内心,四个人中牺牲了三个,这也就强调了内心的恐惧是何等的可怕!在吞噬人心的同时随时会让你丧命。然而,影片出人意料的结局即在毫无心理压力下轻松毙命,这其实又说明了内心的恐惧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它可以给人以压力,有压力也就会有动力,而当你心中毫无恐惧、完全放松时这也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危险。

  其实电影的情节原本也就无所谓真、无所谓假,但是它却反映了导演观察人生、观察世界的态度。在影片《恐惧的代价》中,法国导演克鲁佐对人性中的无助、丑陋、贪婪揭示的一览无余,这可能是源于导演的愤世嫉俗。但是从观影者的角度去欣赏影片,始终不能抛却的主题就是内心的恐惧!影片虽然将恐惧后果放大化,因为在我们生活中不会出现毙命的悲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未来的路或未知的结果不可避免的会心生恐惧,比如说我们会害怕自己的失败、我们会害怕别人的失望,如果我们将这种恐惧放大,做起事来畏首畏尾,那么结局其实已经既定——失败;而如果我们又心里不存在恐惧,把所有事情都乐观化,没有压迫感的存在就不会认真的分析现实,那么结局也只有一种——失败!